目前分類:囤積症 (2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批評,一向都不是有趣的事情。 一般人不喜歡批評,對囤積者或要幫忙的家屬來說,更是難以應付。通常不會只有口語的訊息,還有情境、情緒的訊息。這些訊息時常是混亂、不一致、難以統整的。對囤積者 來說,這是很大的挑戰,囤積者 很難從眾多訊息中,去區辨該注意到哪個訊息,從中做出正確反應。批評.jpg

對於指責、批評,囤積者時常有下列反應:

文章標籤

超級博士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跟囤積者溝通並不容易。一開始囤積者可能勉為其難的整理個幾下,你以為你成功了,希望加快速度清理,但常常換得囤積者用逃避或侵犯隱私的方式,狠狠的拒絕你。導致溝通失敗。如何表達自己感受.jpg

面對困難的個案,你如何促進溝通,Marshall Rosenberg  的非暴力(或說有同理心的)溝通,可以提供一個參考。

超級博士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惜福,是好事。但如果萬物都要親自處理到妥善處置,那恐怕是一個災難。

囤積的3個原因

文章標籤

超級博士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篇是寫給有整理困擾的夥伴。   重點:把事情做完,想好最佳策略。 跟大腦合作,而不是對抗大腦

文章標籤

超級博士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囤積的發生有很理由,其中之一就是對東西的信念跟一般人不一樣。他們對於囤積的堅持度,有時候跟毒癮一樣。毒癮的人,為了追求短暫的滿足,不惜付出長期受害的代價,囤積的人常常也有類似的情形,為了追求眼前或虛幻的滿足,但卻不去想之後的後果。 

文章標籤

超級博士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囤積病( compulsive hoarding) 要花費很大的氣力,才能有所改變。要靠自己的力量更是困難,夥伴的幫忙,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如果你是上帝派來的天使,負責拯救他離開囤積症,下列5個要點及5個不要點,是要努力做到跟避免的。

家屬面對囤積者的5要5不要   

文章標籤

超級博士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大部分囤積的人,一開始並不覺得自己有問題,等到問題變大條了,雖然覺得自己的行為可能有些煩惱,但看到堆積如山的物品,想到每一個東西都是財產,難以決定如何割捨,又因為害怕自己被歸類於不正常,原本想要改變的想法,便退縮回去了,只有否認到底,才能不用面對挫敗,抑制內心的焦躁。

囤積者用否認面對事實  

文章標籤

超級博士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2) 人氣()

囤積(hoarding),中文翻譯有囤積癖、儲物症、囤積症,強迫囤積症、囤積強迫症、收集癖等等。會不斷的收集東西,好像每個都是財產,寶物一樣,不能丟棄,造成生活很大的困擾。如何幫助囤積症 (hoarding),如何跟囤積症的親人對話,如何勸他改變,以下提供4個原則:同理、不爭辯、尊重自主、劃定界限 

囤積症 對話 4個原則  

文章標籤

超級博士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老實說,這個很難。有接觸過囤積症的人就會知道,不管是軟的道德勸說,還是硬的逼迫改變,到頭來,就是內心在滴血, 如果能逃的,就盡量逃避,期待囤積者有一天體力衰老後,隨著寶藏一起清理掉。無奈、挫折、丟臉、沮喪常常是家屬的心聲。 你難道不知道人家背後怎麼說你的嗎?

改變的三個前提  

文章標籤

超級博士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囤積 是一個情感、控制、行為、社會環境都出問題的結果。

囤積症 特徵  

文章標籤

超級博士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內出書了, 囤積解密

專注與寬恕  

文章標籤

超級博士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囤積症有家族現象,但是否會遺傳,答案並不是會不會這麼簡單。
  

文章標籤

超級博士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囤積症的人多數是不覺得自己有這個問題。即使偶而會覺得有,但很快的,又會找反例,來讓自己相信自己是沒問題的。

囤積三大特徵  

文章標籤

超級博士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整理父母的家 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老人家對東西的執著,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文章標籤

超級博士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我覺得很好,就整理在這邊。

整理房間前,先整理心理。

文章標籤

超級博士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囤積症的特徵是不斷的堆積沒用的東西,且很難把東西丟棄,導致在生活中產生很大的困擾。 嚴重的囤積,會有健康以及安全的問題存在。

文章標籤

超級博士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間英國的私人公司,幫助解決髒亂問題。

http://www.compulsive-hoarding.org/

文章標籤

超級博士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囤積症是一種很難治療的病。國去的研究發現有囤積症的強迫症個案,使用 SRI 藥物治療,效果比沒有較差。過去常常把它歸類於強迫症。 暴露與反應阻止法(Explosure and Response Prevention)的認知行為治療模式(CBT),也顯示效果不佳。特定的CBT 似乎反應比較好些,但多數接受CBT 治療的個案,囤積症狀仍然存在,且病人的遵從度常有很多問題。藥物或心理治療的成效,取決於我們對症狀了解多少。了解越多,就有可能有較好的效率。

  如果想知道自己是否有囤積症,可以看這篇  我有囤積症嗎?

文章標籤

超級博士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囤積症對個人影響很大。 大約有一半的囤積症患者無法使用爐灶、冰箱、浴缸或臉盆。 有一成的人無法使用廁所。囤積症的患者也會因為因為囤積行為而導致忘記付帳單、無法工作等問題發生。囤積症的個案不僅影響自己,也影響他人。大約三分之二的囤積症個案表示影響到了家庭成員。 跟囤積症患者同住的家庭成員,也面臨相同的衛生跟安全問題,例如慢性頭痛、呼吸道疾病以及滑倒、跌倒等問題。因為這些狀況,家庭成員常有生氣、責備囤積症的成員。兒童不僅因家庭的情況而責備家長,再長大後也會責備家長,因囤積症而造成的行為影響。

文章標籤

超級博士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囤積症 (強迫性儲物症),   ( 中文 囤積病 , 英文: Compulsive Hoarding,  日文:ごみ屋敷), wiki 上又翻譯為 丟棄恐懼症。 指的是一種會不斷的收集但又沒有辦法丟棄對外人來說無用東西的一種症狀。 統計上大約有4─5%的人有這個症狀。

雖然強迫儲物症在過去都視為是強迫症的一個亞型。這幾年的研究證據認為這是一個獨立的診斷。囤積的行為跟其他強迫症的症狀嚴重度上,不一定有相關。強迫症的個案,也不一定會有囤積的症狀出現。

文章標籤

超級博士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